2015年05月14日 01:59 证券日报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对于6个车险费率市场化试点省(区、市)的财险公司来说,目前离车险新旧条款切换的大限仅剩下半个多月的时间。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脚步即将正式迈开。
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在昨日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保险发展论坛上表示,对于车险该不该改、改了之后市场会不会乱等问题,业界一直有较大争议,而他的看法是:改革好处多,改了之后市场不会乱,理论上可能出现的保费最低打四折的情况在现实中不会发生,2003年商业车险改革后引发的恶性竞争局面不会重演。
理论上可打四折
据刘峰介绍,目前6个试点省(区、市)的财险公司或分支机构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方案的设计和报送工作,已经有一些险企将费率方案报送到了保监会。
尽管脚步已经很近,但市场的争议和担心并未完全消除。刘峰表示,此次改革赋予险企定价的自主权非常大。在现行制度下,车险保费最低可打七折,而改革后,车险保费理论上最低可打四折。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改革后会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
刘峰认为,这种担心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从监管的角度看,保监会将加强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将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目前,偿付能力监管正处于一代标准和二代标准并行时期,偿二代不久后将正式实施,其对险企的车险经营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包括对经营绩效的变动以及其对资本的要求都有更多规定。
第二,保监会将建立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回溯分析制度。改革后,尽管险企有自主定价权,但监管层将监测条款和费率实施后的实际情况,如果实际情况与精算假设出现了很大偏差,监管层则会介入,要求险企进行纠正。
第三,商业车险行业费率基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将使纯风险损失费率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打破以前费率固定不变的现状。“根据行业情况,可能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调整。”刘峰表示。此外,监管层还将加强车险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防止车险经营风险。
同时,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表面上看,车险费率市场化以后险企的约束少了,但实际上,市场的要求更高了。与2003年相比,当前车险市场的成熟度更高,险企经营更加理性,内部管控能力更强;同时,市场竞争主体和竞争手段更多,消费者也更加成熟;而随着互联网车险的发展,车险销售途径、消费者比较车险的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险企要在市场化改革后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价格、服务内容、客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提升。综合来看,这些因素使得车险改革后的价格竞争不会极大偏离理性,差异化竞争态势将更明显。
此外,刘峰还表示,随着车险改革的推进,将倒逼险企发展非车业务,调整业务结构,当然,也有部分不适应竞争形势的险企可能退出车险甚至退出保险市场。
示范条款3套并行
根据商业车险改革目标,今后我国将建立以行业示范条款为主、保险公司创新型条款为辅的商业车险条款管理制度。而刘峰透露,除了保险行业协会已经推出的基本款示范条款,目前正在开发高端条款和低端条款,今后将有3套示范条款并行。险企可以选择使用行业示范条款,也可以自主开发创新型条款,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权。
此外,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险企自主定价的过程中,需要深刻了解汽车售后费用的整体情况,否则,其定价可能将失之偏颇。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汽车售后费用正是保险公司来买单。而目前行业在这方面的基础数据积累很少,主要体现在零整比指数上面。不过,这只是售后费用的一部分,维修工时、日常养护等数据也与车辆购买之后的整体费用紧密相关。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保协已经有研究车辆售后整体费用情况的计划,同时,西班牙曼弗雷保险集团旗下的研究中心赛思比曼与美国Solera集团合资在中国组建的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赛思比也看到了这一市场机会,正在建设其中国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引入了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根据车身结构设计、易损零件定价和维修工时标准这三大参数对车辆赔付风险进行分级,从而服务于险企的精细化费率设计。
套费问题或将缓解
在传统的车险条款和费率模式下,当险企的实际经营结果和行业费率测算时的精算假设出现了正差异时,就产生了一种违规现象:由于险企不能直接向消费者降价让利,因此,就通过各种方式套取费用。“这是商业车险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通过此次改革,这一问题将得到缓解。”刘峰表示。
例如,某财险公司在其年报中表示,该公司2014年开展了多项合规检查,但在个别机构仍存在虚列费用、虚挂中介、虚假赔案等违规行为。近两年,也有多家险企由于虚列费用、套取费用等问题而受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经营能力强、费用控制好的险企可以让利于消费者,不再受车险保费最低七折的限制,同时,低风险的优质客户比高风险客户能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从而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对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
Uber等互联网专车隐患:出车祸保险公司可不赔
2015年05月18日 07:39 金羊网-新快报
Uber等互联网专车通过提供高效而廉价的出行服务,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格局,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很多私家车纷纷加盟专车,但是,私车载客存在的安全隐患,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用保险篇、司机篇、车况篇、安全篇等四大隐患篇章,力求让你一目了然。
■专题统筹:辛捷恺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亮 牟晓翼
保险篇
梦想:专车出车祸,会有赔付 现实:车非合法租赁车,保险公司可不赔
虽然从上个月起,很多私家车加盟专车时被要求买至少30万元的乘客座位险,但专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能否获赔呢?
据保监部门负责人介绍,无论什么专车品牌,只要车源是合法的租赁车,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都必须赔付,赔付额度则根据各家专车公司投保的类型和保费额度确定。但只要是私家车挂靠的(行驶证为非运营车辆),无论购买了什么类型的保险,保险公司仍可以拒赔,最终估计要靠法院裁决。据记者了解,此前南京发生过专车交通事故案例,法院判决支持保险公司不赔偿。
记者从几家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保险行业也在积极创新,但并无针对私家车做专车的险种(涉嫌违法营运)。按去年“车险信息平台数据报表”数据对比,营运客车的保费较非营运客车高3800元/辆,目前国内营运客车的车均赔付高于非营运客车2900元/辆。所以,私家车以非营运车辆保险来获得专车运营的赔付,是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
部分专车公司如滴滴快的专车和易到用车等,都直接和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多险种保险,包括要求提供车辆的租赁公司按座位数量,给每个座位购买最高30万元的乘客座位险。滴滴快的还专门成立了理赔基金,声称一旦发生事故,先从理赔基金赔付,再由租车公司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记者就此采访了不少专车司机,发现这些保险仅涉及租赁车,针对私家车并无明确保险保障。Uber司机卢师傅表示:“我们(私家车)出了事,公司目前是不管的,要自己按本车的保险申请赔付。我现在第三方都买了50万元以上。”
按交通部门的说法,如果是私家车挂靠在打车软件平台上载客,即使车主购买了各种责任险,但由于属非法运营,保险公司仍可以车主擅自改变车辆使用性质,增加保险风险为由拒赔。但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乘客为了获得保险,配合司机隐瞒非法营运的情况。刘师傅说:“其实乘客也明白,如不隐瞒可能就只有找司机和车主索赔,搞不好一分钱都拿不到。”
司机篇
梦想:司机熟车熟路,素质高
现实:新手也能开专车,岗前培训非强制
受专车高薪宣传蛊惑,很多出租车司机转行当专车司机,连很多不熟车不熟路的司机,甚至刚拿驾照的实习司机也能注册专车司机。专车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我全职做Uber之后,每个月都能过万,有时一周能做到5000元。我身边就有朋友经我介绍加入Uber,刚拿驾照也通过了。目前专车竞争很激烈,都在抢司机抢车,尤其是全职的,只要有车有驾照,基本都能通过。”
据记者调查,最近两个月,由于专车司机队伍极速膨胀,司机素质相比过去已明显下降,不熟车不熟路的情况比比皆是,已成为乘客投诉司机的首要原因。上个月才注册的张师傅就表示,自己本身是外地人,但听说做Uber有钱赚,就兼职早晚高峰试试,结果因为不熟路搞了两单4.0的评分,后来导航坏了还被投诉3.0。他说:“一个3.0可以让我这两周白干了,我当即就下线去修导航。等本期结算完之后,再上线跑。”
此外,记者采访部分专车乘客时,还有部分乘客表示有专车司机是“新手”,甚至是“路怒族”,轧实线、冲黄灯、别车等行为让乘客心惊肉跳。而在印度和美国发生的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事件,也让不少乘客对专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产生担忧。
此外,根据在优步从业已经半年的兼职司机小李介绍,在优步注册成功,并上传资料后,会要求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包括Uber司机端软件使用要点、司机仪容整洁、车辆外观无损伤和经常清洁、与乘客交流技巧等。其中与乘客交流技巧包含了主动询问路径等要点。但没有包含安全驾驶方面,尤其是营运车辆注意事项的内容。
其后便是至少五天的背景调查审核期,司机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优步的授权书内容,涉及背景信息“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基本身份信息、信用记录、驾驶历史、诉讼仲裁、犯罪记录”。审核通过后,优步会通知司机前往接受培训,但并非强制性。但据小李介绍,培训内容与此前的视频内容基本一致,很多司机并不会接受此培训,而是直接上岗开工。
车况篇
梦想:豪车随叫即来,有面子
现实:不按标准保养年检,二手车能注册
除了保险和司机的隐患,很多乘客并不了解私家车做专车的车况也有隐患。乘客钟小姐说:“我坐过宝马[微博]、路虎、凯迪拉克的专车,也都是私家车,难道这些车的车况不比出租车好?不比出租车安全?”记者调查发现,持这种观点的受访乘客占了多数。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目前新加入的司机,10万-20万元的车型已成为主流,其中10万元的车型最为赚钱也最多,不少专车司机为求高额利润降低风险,纷纷购买10万元以下的二手车加入专车。据专车司机反映,豪车做专车其实是亏本的,有的豪车司机目的不在赚钱,而是在交友上,但多数都不是全职,一般是晚高峰之后才会上线。而路上做得最勤快的,往往是买二手车的外地司机。
那私家车做专车对比出租车有何区别呢?以广州出租车为例,每年年检4次,5年报废(退出运营),而且满负荷运营的出租车几乎每10天都会做保养,有的是出租车公司包了的。反观私家车当专车运营,就算是全职的,别说10天,一个月一次保养的都很少。更不要说每年多达4次的车况检验、8年报废(出租车5年)等这些营运车辆本身的标准要求,私家车做专车根本不达标。相对来说,租赁车由于有第三方租赁公司管理,情况相对好些,但由于保养会影响成本,依然比不上出租车。
值得一提的是,私家车自2014年9月1日起,6年以内的则无需到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可以免检,且无强制报废年限规定。也就是说,可能存在行驶里程相当但出租车5年内至少检验20次,私家车却一次未检的情况。由于私家车检验周期长,导致车辆故障不易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广州市出租车按规定配备了车载智能终端,市交通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或回放车辆轨迹,掌握车辆营运情况,发生司乘纠纷时,可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